書風、碑學的興起影響了毛筆的形制
2018-04-11 10:50:27 來源:美術報 已瀏覽次
由于宋王朝南遷,文化中心南移;宋末元初戰亂,大量的筆工遷往湖州或徽州,再加之湖州制筆歷史悠久,原材料豐富,逐漸取代了宣州,成為制筆中心。就天時、地利、材美而言,湖州與宣州一樣,具有原材料的優勢,皖南以及附近地區的兔毫同樣為湖州所共享。此外,與宣州比較而言,湖州還有羊毛原料的便利。
湖州制筆以善璉鎮為最,歷代精通筆藝的文人如顏真卿、杜牧、蘇軾等先后客居湖州,對湖州的制筆業產生過影響。被記載下來的著名筆工也以湖州最多,聲名最著的筆工馮應科在當時與趙孟頫、錢舜舉齊名。
在元代,湖筆延續了宣州紫毫筆的傳統,主要生產紫毫筆及兼毫筆??R《筆品》詳細地記述了元代湖州及錢塘一帶主要盛行的以兔毫為心的三副筆、純兔毫的棗心筆、純兔毫的散卓筆以及小部分的羊毫蘭蕊。上等羊毛細而有骨,色白而潤,裹芯且外觀美,適合做披毛。由此得知,元代以前羊毛主要用來作筆副、筆披。
明清時期毛筆的品種就更加豐富了。明代前期延續了元代的風格;明中后期,受建筑空間增高的影響,大幅立軸行草書盛行,對筆的形制要求更大更長,于是人們制造出蓄墨較多的長鋒筆,及以長而硬的豬鬃、馬鬃等為材料的斗筆及楂筆。在明代各種形制及毛料的筆,比如剛勁的紫毫筆、剛中帶有韌性的狼毫筆及兼毫筆、綿柔的長鋒湖筆等各有所長。毛筆的筆頭形狀也有所變化,有傳統的竹筍形,也有蘭花蕊形、寶塔形等,湖筆還創新出葫蘆形的筆樣,這些變化利弊兼有,但紫毫、狼毫一類的硬毫筆與兼毫筆仍然占據主流地位。
清代,由于碑學的興起和生宣紙的應用,需要毛筆的筆毛長、蓄墨量大,進而出現了大量純羊毫毛筆,清代許多書家包括碑派書家尤喜用羊毫,羊毫長度適合制作大筆。梁同書、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等書家均擅用羊毫書寫。除了羊毫筆外,其他種類也應有盡有,小楷多為紫毫筆,專寫大字或特大字用的提筆、揸筆抓筆,所用毛料要長而有彈性有力度,一般采用馬毫、豬鬃等,并加入少量羊毫及苘麻。
責任編輯:小明

中國文物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中國文物網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中國文物網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后30日內聯系郵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聞速遞
- 2020年12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2020年11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國禮景泰藍《好運來》竹節壺見證中巴友誼
- 2020年10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2020年9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中國文物網培訓中心
- 論道琴學第三期 — 國際教育機構親子專場
專題視點MORE
原創推薦MORE
- 中國文物網培訓中心
- 美好時光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曜變之旅
- 菖蒲河園,一襲釉色染枝頭
- 龍泉琮式瓶
- 盛世風襲北京城,金秋月覽長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寶展之:石膏盤上的希臘神話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寶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