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料來看,注子至少始于晚唐 ,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具。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是由魏晉南北朝以來流行的雞頭壺或盤口壺演變而來,其形狀似今日之酒壺,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等酒具。 宋徽宗文繪圖 桌子…[全文]
《國家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推動博物館發展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優化博物館體系?;拘纬梢灾醒氲胤焦步▏壹壊┪镳^為龍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和重點行業博物館為骨干,國有博物館為主體,民辦博物館為補充的博物館體系,構建輻…[全文]
即將迎來第40屆國際博物館日,2016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和人文景觀”,對于如何解讀這一主題,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人文景觀是文化遺產的一部分,2016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在于強調博物館在保存和認可自然與文化遺產價值方面…[全文]
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響應國家政策呼吁,5月13日,老窯瓷博物館將在北京西城區大柵欄琉璃廠開館。據悉,該博物館是一座公益性小微博物館,免費面向公眾開放。而作為公益性小微博物館的“老窯瓷博物館”的建設,正是西城區打造區域性文化品…[全文]
明朝景德鎮窯青釉劃花纏枝蓮紋碗 上海博物館藏 南宋龍泉青釉膽瓶 老窯瓷博物館藏 青瓷釉色 源于天然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菊花紋缽 老窯瓷博物館藏 據考古研究發現,中國最早的青瓷成品,出現在商代中期。自誕生以來,青瓷一直是陶瓷史…[全文]
非物質遺產工藝必須得有創新,沒有創新只是老一套根本不行,從藝術發展水平和發展規律來說,每一項藝術文化的發展,都會融入每個時代的特點,過去和現代審美差異很大,必須符合現代的審美需求,才能更好的傳承文化。 今年6月11日是第11個文化遺產日…[全文]